<noframes id="ljjdn">

<address id="ljjdn"><th id="ljjdn"><progress id="ljjdn"></progress></th></address>

        <address id="ljjdn"><form id="ljjdn"></form></address>
        <address id="ljjdn"><address id="ljjdn"><menuitem id="ljjdn"></menuitem></address></address>

          <noframes id="ljjdn">
           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小城市數量十年少近百 社科院建議啟動縣改市

             日期:2013-09-26     來源:21世紀經濟報道    評論:0    
          核心提示:大城市的數量和規模在不斷的膨脹,中小城市比重在減少,小城鎮在相對衰退。

          是去北上廣就業,還是去小縣城做工?

          這個問題不僅僅困擾農民工和大學生,也困擾國家部委政策決策者。

          9月25日,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研究所發布的一份報告認為,中國應該走新型城鎮化道路,堅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,對大城市和特大城市,實施人口、產業和功能疏散,提高綜合承載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;對中小城市和小城鎮,應該提高集聚規模,增強人口吸納能力。

          為此,對北京、上海等和少數特大城市,有必要繼續實行人口總量規??刂?,而增強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吸納能力,需要重啟縣改市,和逐步推行鎮改市。

          這么做的原因,按照中國社科院城市所副所長魏后凱的說法,是過去小城市的數量在減少,且目前中國城鎮化兩極分化現象很嚴重。

          “大城市的數量和規模在不斷的膨脹,中小城市比重在減少,小城鎮在相對衰退。”他在當日的“轉型期的城鎮化:國際經驗和中國前景”學術研討會上說。

          小城市數量的減少,與1997凍結縣改市審批的決策有關。1997年全國有建制市(行政區劃的“市”)668個,因為撤縣設區等原因,建制市數量到2010年減少到657個。

          多年來國家提出的城鎮化道路是大力發展中小城市,控制大城市規模,但是實際結果是大城市發展反而更快,人口集聚更加迅速。但是交通擁擠等大城市問題出現。

          目前國家發改委正在編制城鎮化發展規劃,欲將農民工市民化作為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最大動力。但是到底如何解決城鎮化過程的土地財政、地方政府債務問題,沒有統一觀點,目前該規劃仍在編制,而全國城鎮化會議不得不一再推遲。

          小城市數量10年減近百個

          根據中國社科院發布的《中國新型城鎮化道路的選擇》報告,中國過去城市人口比重增加主要在大城市。比如20萬人口以下的小城市數量,從2000年的353個,減少到2010年的258個。吸納人口比重從18.52%,下降到2010年的10.31%。

          近5年的變化更是如此。

          全國近5年新增城市人口36%是100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吸納的。另外建制鎮吸納了47%,50萬-100萬人口的大城市,和小于50萬人口的中小城市,分別吸納了8%、9%。

          這就使得大城市人口數量急劇擴張,城市擁擠程度快速上升,各種大城市問題不斷出現。

         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培林指出,由于過去各種要素和資源向大城市和行政中心集聚,導致了中國城鎮規模體系兩極分化突出,特大和超大城市規模膨脹,中小城市數量和規模下降,人均占有資源有限,公共服務能力低,基礎設施落后,出現了萎縮的狀態。

          據悉,2000-2010年的十年內,中國50萬人以上的大城市數量和人口比重在不斷的增加,這與其經濟所占比重的情況很不配套。

          2010年中國287個地級以上的城市市轄區集中了全國51.2%的投資和56.3%的生產總值(GDP),但卻只容納了29%的人口,人口份額與生產總值的份額相比高達1:1.94。2000年美國核心發達區域的上述份額比為1:1.21,英國大倫敦和大曼徹斯特為1:1.24。

          社科院建議啟動縣、鎮改市

          為此,上述報告建議,國家應該盡快重新啟動縣改市,同時在全國選擇一批有條件的建制鎮,逐步推行“鎮改市”。

          具體而言,對于距離地級市很近的縣,可以改為區。而遠離地級以及地級以上城市、人口密度和城鎮化率較高、綜合實力較強的縣,可考慮改為市。至于東部發達地區一些鎮域經濟地區,可以穩妥開展鎮改市,這些地方可以享受城市的建制和縣級的管理權限。

          為此,可以考慮中央財政設立國家小城鎮建設專項資金,重點支持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,對各地小城鎮建設實施獎勵。

          而特大城市應該提高綜合承載能力,通過加快快速交通網絡建設,特別是優先發展大容量軌道交通,將人口和產業向周邊疏散,促使進城農民在特大城市郊區(縣)和周邊城鎮居住。這樣可以使得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。中小城市和小城鎮,可以提高產業支撐能力和公共服務水平,提高人口吸納能力。

          不過,這種控制大城市人口規模,積極發展中小城市的提法,本身是過去的城鎮化發展思路。實際操作起來,存在很大的難度。

         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專家華強森指出,上海政府很難提出一個人口控制的規模數字,因為農民工要進城,上海政府是難以預測的。

          “小城市農民工不是不愿意去,而是工作機會少。”華強森說。

          魏后凱指出,應該實施多元、漸進的城鎮化道路。實施多中心的網絡開發戰略??紤]到一些大城市人口承載力不夠,未來通過啟動縣改市、鎮改市,可以增加中小城市數量。

           
           
          更多>同類資訊
          0相關評論

          推薦圖文
          推薦資訊
          點擊排行
           
          91精品国产色综合久久不卡蜜